浅谈区块链在著作权保护中的应用
时间: 2022-06-24 03 北京康瑞律师事务所 佟燕燕 阅读量:

网络时代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海量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但随之而来的著作权的保护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针对电子作品著作权确权和维权,传统的取证方式已经很难适应互联网传播速度快、易篡改等特点,而区块链具有确权取证及时、安全可溯、节约成本等优势,在著作权保护上被大量应用,对著作权的保护实现了新的突破。


一、  区块链的概念


(一)区块链的定义


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是将多个数据区块有序的连接在一起,通过密码学的方法保证其不可篡改、可追溯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去中心化、可溯源、防篡改是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区块链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具体来说,区块链网络是由多个机构或公司服务器作为节点所构成的网络,该网络上某节点会对一个时间段内所产生的数据打包形成第一个块,然后将该块同步到整个区块链网络。网络上的其他节点对接收到的块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加到本地服务器。之后,某节点会将新产生的数据及本地服务器内已有块的信息放在一起打包形成第二个块,其他节点接收该块并验证通过后,将第二个块加到本地服务器,第一个块与第二个块相连,之后的网络内部的数据均经上述相同方式打包成块,块与块首尾相连形成链,该链即为区块链。若需要修改块内数据,则需要修改此区块之后所有区块的内容,并将区块链网络所有机构和公司备份的数据进行修改。因此,区块链有难以篡改、删除的特点,在确认诉争电子数据已保存至区块链后,其作为一种保持内容完整性的方法具有可靠性。”【1】[杭州互联网法院(2018)浙0192民初81号判决书]


(二)区块链与时间戳的关系


时间戳也是一种技术,是对数据产生的时间进行认证,以及对数据在该时间后是否经过篡改进行验证。区块链上的各个区块数据存储和链接运用了哈希运算和加密方法,这种技术与时间戳技术是一致的。因此,区块链上区块之间的数据存储、链接是通过时间戳技术实现的,也就是说,区块链技术包含时间戳。不同的是,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而时间戳服务的提供者必须证明服务中使用的时间源是可信的,所提供的时间戳服务是安全的。可信时间源,或者是国家权威时间部门发布的时间,或者是国家权威时间部门认可的硬件和方法获得的时间。因此,目前的时间戳采取的是简单的时间戳协议,是需要有一个时间戳服务机构,不能采用分布式协议,并非是去中心化的,这是时间戳与区块链的不同。


二、  区块链在著作权保护上的应用


(一)区块链在著作权保护上的应用类型


区块链以访问和管理权限的不同可以分为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区块链。公有链是完全自由公开的区块链,所有的人都可以进行区块链系统的维护。私有链是对单独的个人或实体开放的区块链。联盟区块链又称为联盟链,是指在共识的过程当中受制于预选节点的区块链。联盟链兼具公有链和私有链的优点,它可以预先指定特定用户和有限的其他组织作为授权管理方,其他用户节点可以参与区块链网络交互但不参与管理,因此,联盟链具有安全、可信、有利于保护隐私的优势。目前我国在著作权保护领域应用的区块链技术即为联盟链,如,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联盟链上的节点包括法院、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等。


(二)区块链在传统著作权登记部门的应用


著作权的权属证明是著作权人维权的基础。在传统模式下,创作人完成作品后到版权登记中心登记后获得著作权权利证书作为权属证据。但该种登记模式存在申请材料复杂、登记时间长、费用高的不足,不能满足互联网作品创作数量大、传播快、随时创作随时保护的需求。而区块链相比较传统登记模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目前我国的版权登记部门在原有登记基础上引入区块链技术,弥补了传统登记模式的不足。


贵州省版权登记平台在全国首创著作权“双证”模式,该平台使用无钥签名区块链技术,对作品创作时间和内容快速存证,即时生成区块链版权存证证书。如果版权人需要申请贵州省版权局的作品登记证书,可继续按照作品登记要求提交材料,并可获得贵州省版权局发放的作品登记电子证书。由于区块链具有不可篡改等特点,数字版权存证能够很好地补充解决作品登记创作完成时间考证难的问题。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2010年提出了数字版权公共服务新模式——DCI体系。在DCI体系下,数字版权内容在完成版权登记后,每一个版权作品,都可以获得一个唯一、永久的DCI码。而作品登记证书(电子版)则采用了加密技术与电子签名技术,将权利人、作品名称、版权信息及DCI码等内容封装进版权证书内,以实现后续的版权查验需求,此外,DCI体系还提供了版权费用结算认证、监测取证快速维权等服务,DCI体系与互联网版权运营平台进行嵌入对接,以嵌入式服务方式实现一体化服务。在2019年3月28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联合国内多家头部互联网平台和核心机构发布了DCI标准联盟链体系,DCI标准联盟链是唯一以国家版权登记为支撑的版权领域权威公信的标准联盟链。DCI体系与区块链技术结合后,版权认证信息将被存储在联盟链的全网节点之上,可信赖、可查验的版权认证体系使版权信息登记进一步权威化,而版权作品的后续流转,也变得有据可查,实现了著作权及时确权和高效交易。


(三)区块链在著作权保护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2018年6月2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在(2018)浙0192民初81号著作权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案件中,首次司法判决认可区块链存证的效力。原告华泰一媒公司通过第三方存证平台保全网对被告道同公司的侵权网页予以取证,并通过区块链储存电子数据的方式证明电子数据的完整性及未被篡改。法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八条规定,从存证平台的资质、侵权网页取证的技术手段可信度以及区块链电子证据保存完整性三个方面进行审查,对案涉电子证据的效力最终予以认定。本案系全国首次对区块链电子存证的法律效力进行认定的案件,为该种新型电子证据的认定提供了审查思路,明确了认定区块链存证效力的相关规则。


2018年9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认可了区块链存证在互联网案件中举证的法律效力。《规定》的第十一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


2018年9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宣布司法区块链正式上线运行,成为全国首家应用区块链技术定纷止争的法院。该司法区块链是由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CA(认证证书的颁发机构)、法院等多个节点共同见证、共同背书,为起诉人提供一站式服务,支持对接更多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的联盟链。当事人可以通过区块链平台确权存证和侵权取证,对发生侵权行为的页面、图片、记录等数据进行实时固定,将侵权数据作为电子证据存储至区块链,通过区块链同步至司法机构,直接发起相关诉讼实现快速维权。同时,数据平台辅助法官验证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大幅度提高审判效率。


2018年9月,北京互联网法院联合北京市高院、司法鉴定中心、公证处等司法机构,以及行业组织、大型央企、大型金融机构、大型互联网平台等20多家单位作为节点共同组建的“天平链”正式上线运行。北京互联网法院与北京市版权局联合发布“版权链-天平链协同治理平台”,促进著作权登记和司法审判“双标统一”,开创了全国首个版权领域的行政司法协同治理机制。该机制通过标准统一、技术对接、证据上链等关键环节支撑,推动了版权纠纷高效化解。


2019年3月,广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正式上线,将电信、移动、联通等三大运营商,法院、检察院、司法局、仲裁委、南方公证处和广州公证处等司法机构,腾讯、平安、华为、百度、阿里、京东等几十家企业纳入智慧信用生态系统。


2019年5月22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安徽芜湖共同签署合作意向书,将以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平台为依托,四地互通,共同构建长三角司法区块链。进一步扩大了司法区块链的影响力和使用范围。


2019年10月24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上线区块链智能合约司法应用。智能合约是把合同条款编成一套计算机代码,在交易方签署后自动运行,合同各方的协商、签署、履行、纠纷等过程都将一字不漏且不可篡改地被记录在司法区块链中。一旦当事人违约,将由调解机构介入进行纠纷多元化解程序,相关数据将进入司法区块链存证,若调解不成则在诉讼阶段推送至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


从上述区块链应用的实例来看,区块链在著作权保护司法领域的落地主要体现在对著作权确权和侵权存证方面,同时,司法联盟链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版权链与司法链协同,使著作权保护更加全面化、一体化和高效化。

 

三、区块链在著作权保护上应用的展望


(一)区块链对著作权的确权效力还有待立法及司法进一步明确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权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取得权利的合同等,可以作为证据。”因此,著作权登记证书作为著作权人权属的初步举证,其效力已有明确法律规定,如无相反证据,该著作权登记证书可以直接作为著作权人的权属证明。但区块链对于著作权的确权效力,虽然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区块链存证的举证效力予以认定,但目前的司法判例,均是支持用区块链技术对侵权行为取证的证据效力,并未有依据区块链上传作品直接确定著作权人权属的判例。这与区块链上传作品时,作者身份、作品内容等未经审核具有一定关系,但事实上,无论是著作权登记证书还是区块链存证证明,均是证明著作权的初步证据,两者效力应是一致的,且作品创作完成就上传区块链还可以有效解决创作时间证明难的问题,因此,区块链与著作权登记的确权效力的一致性还有待立法及司法进一步明确认定。


(二)区块链存证平台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需要统一相关标准及规范,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区块链。


目前以三大互联网法院为首的各地司法区块链发展迅速,地方法院自主选择联盟链技术服务机构,各自形成了内部的区块链存证技术要求,各司法链的技术服务机构资质、技术标准方面都存在差异。我国电子证据的技术标准还存在多头立法的问题。公安部、司法部发布的取证规范流程存在差异,如司法部2014年发布的《电子数据司法鉴定通用实施规范》,公安部2012年《电子数据法庭科学鉴定通用方法》,2020年5月司法部发布《电子数据存证技术规范》等。【2】建立各司法区块链之间的对接,发挥司法链的重要作用,不仅需要链接技术上的支撑,标准和规范的统一也至关重要。


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建立了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统一平台,基于全球领先的区块链技术,目前已完成最高人民法院、高院、中院和基层法院四级多省市21家法院,及国家授时中心、多元纠纷调解平台、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的27个节点建设。2020年4月,人民法院司法区块链获得国家网信办第三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将统一地方的“司法链”,形成统一规范,并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管理。最高院已牵头制定《司法区块链技术要求》《司法区块链管理规范》,指导规范全国法院数据上链。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全国统一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司法区块链也会在著作权保护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加大宣传,提供公众利用区块链保护著作权的意识。


由于区块链系统并不审核上传主体信息及作品创作相关信息,因此,任何人均可对作品信息进行上传。如果权利人保护意识不强,在创作完成后没有及时上传固定权利,在作品传播后,有可能被他人通过区块链固定“权利”,这将给真正权利人维权带来困难,增加维权成本。因此,应加大对区块链保护著作权的宣传,让公众了解区块链技术在著作权确权维权上的优势,创作作品后及时通过区块链固定权利,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1】  杭州互联网法院(2018)浙0192民初81号判决书

【2】  《区块链存证技术在民事司法中的应用》程惠炳 2020.12.31


关键词: 区块链,著作权保护,区块链与时间戳的关系,康瑞律所,
康瑞律所: 北京康瑞律师事务所为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提供专利、商标、版权、域名、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等民事、行政和刑事诉讼及法律咨询、分析检索、调查取证、行政维权及战略设计等非诉业务。
咨询电话: 010-56571284
返回顶部图标 分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