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专利导航,可以发挥专利信息分析对产业运行决策及企业经营决策的引导作用,发挥专利制度对产业创新资源的配置作用,提高产业创新效率和水平,防范和规避产业知识产权风险,强化产业/企业竞争力的专利支撑,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近年来,相关部门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指导并推广专利导航工作开展。2013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工作手册》并牵头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2015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了《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实施导则(暂行)》,在全国全面推广实施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第三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印发,将以产业数据、专利数据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专利导航决策机制作为重要改革举措。2021年6月,《专利导航指南》(GB/T39551-2020)系列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那么,什么是专利导航,专利导航有哪几类呢?
国家标准《专利导航指南》中指出,专利导航是在宏观决策、产业规划、企业经营和创新活动中,以专利数据为核心深度融合各类数据资源,全景式分析区域发展定位、产业竞争格局、企业经营决策和技术创新方向,服务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决策精准度和科学性的新型专利信息应用模式。
具体来说,专利导航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区域规划类专利导航、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研发活动类专利导航以及人才管理类专利导航等。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对专利导航进一步细化。以区域规划类专利导航为例,可划分为以区域布局为目标的专利导航和以区域创新质量评价为目标的专利导航。以区域布局为目标的专利导航的分析方法主要源自于产业经济学,通过对区域科教资源、区域产业资源、区域专利资源进行静态和动态匹配分析,提供指导资源配置的建议。以区域创新质量评价为目标的专利导航则采用创新投入和输出指标分析来评价区域创新质量,从而提出区域创新发展的建议。
而专利导航又有哪些作用呢?
以区域规划类专利导航为例,专利导航能够有力支撑区域产业创新发展决策,提高产业运行决策的科学化程度。其主要表现在:(1)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布局更加科学、产业结构更加合理;(2)提高区域产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人才、资本、创新主体等创新资源向适合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聚集;(3)增强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形成创新与知识产权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价值链的不断攀升。
深入分析专利信息,开展专利导航工作可以在产业运行决策和企业经营决策中发挥重要引导作用。通过专利制度对产业创新资源的配置,提高产业创新效率和水平,并能够防范和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此外,强化产业/企业竞争力的专利支撑,提升产业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由此可见,在实际应用中,一份完整的某领域专利导航报告,能够有力支撑管理机构对该行业进行精准决策,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推动行业的整体优化进程。通过多角度信息深度融合,为区域、产业及企业提供科学化、精准性的支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推动创新主体在人才、资本等方面向关键技术领域集聚,并形成知识产权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这样不仅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而且还能使得创新与竞争力的相辅相成关系进一步加强,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