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信25周年】听我们讲那过去的事情之三:康信工作点滴回忆
时间: 2019-04-28 18 阅读量:

当“我们”和康信初相见。

当“我们”曾经是少年。


2019年,康信迎来25周岁的生日。


二十五年的时间,多少人将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康信,从恋爱、结婚到生子,始终伴随康信一同成长。


为致敬康信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为记住那些风华正茂和如花笑靥的日子,我们向部分资深员工征集纪念文章,并得到了热烈的回应。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故事,记录了与康信的相遇相知,经历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迷失和彷徨,在艰辛中坚守,共同成长,相互成就,遇到了更好的自己,遇见了更好的康信!


本周文章是来自李慧老师的《康信工作点滴回忆》,让我们一起听听李慧老师是如何讲述她和康信之间的故事吧。


-----------------------------------------------------------------------------------------------------------------

康信工作点滴回忆


李慧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知识产权领域从业15年,也在康信工作了15年。有时会觉得不真实,就像梦幻一般,但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回忆却提示这是真实的。作为较早进入知识产权行业的一员,有幸见证了2003年后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有幸经历并见证了康信从最初的小事务所,发展到今天在业内名声斐然的综合性大型事务所的过程。对于我个人而言,也有幸遇到了对于我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余总,尤其是到了现在,更是感觉这种影响的意义是多么的重大,同时,在这里遇到了人品好、修为高、值得信赖的同事们,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变成了今天更好的自己。


康信发展这么多年,是非常不容易的。这种印象和感受是深刻留存在我的大脑中的。但能回忆出来的具体事情却已不太多,过去的事情通常都被快速删除,以释放出更多内存,但是似乎还是有一些事情时常跳出来,告诉我它稳稳地扎根在我的大脑中。以下我把这些事情简单啰嗦下,也算是对逝去岁月的尊重吧。


2003年底刚到康信时,公司二三十号人,当时据说余总亲自面试每一个人。现在还记得余总面试我的问题,余总问了一个半导体的技术问题,然后问我成为一个优秀的代理人需要多长时间?我回答说3年,余总纠正我说:至少要5年。当时公司很小,我还特意问了下两位面试官:代理机构这么多,你们怎么确保竞争力?因缘际会,说不上来什么原因,多家代理所中,最终还是选择了康信,竟然一呆就是15年。


1556445873270.jpg


当时公司很小,我记得余总经常是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边看边疾步走向办公室,身体前倾(这一幕之前我好像写过),当时经常感慨:拼命三郎啊。到了现在,我已然非常理解这家小公司的老板的工作状态了,不这么玩儿不行啊。当时的客户基本也是一些事务所,并且案件的要求很苛刻。记得有些事务所的案子,经常是上午来指示,当天就要交,时限不等人。


当时我主要负责英文翻译案件,有德文案件时协助处理德文案件,当时做了两三件德文案件(2004年德语来案也就个位数),我自己对于德语专业术语也把握不太准,拿着字典到处查。有的时候也写些函,我对于那个时限交割的绿单子印象非常深刻,完成一项工作在单子上签名,最后会由谷老师审核,谷老师下手是非常“狠”的,一不留神就会记个失误。当时大家做事都很认真,要求比较严格,这些都帮助我形成了做事认真的好习惯。


当时因为人少,余总经常带着大家讨论问题,最为典型的就是有一次据说是客户试案,timing一词如何翻译大家反复讨论确认,正时还是定时?大家讨论个不停。(这事儿我好像也说过多次) 因为经常有这样的讨论,更加懂得了细节定成败的道理。


2004年底2005年初的时候,日本一个客户来试案,分给我做,这是我第一次承担重大的任务,非常忐忑,把每一个拿不准的词语都认真查了,又反复看了好多遍,生怕出差错。这个事情压力太大,我春节回家结婚时脑子里还一直装着这个事情,很是忐忑。没想到,客户来了封函,对其中一个术语的中文翻译持有怀疑态度,要来公司面谈。我当时第一反应吓坏了,后来镇定下来,为了证明自己翻译是正确的,我查阅了字典,对比了其他事务所的译文,还到新街口的各家卖变速自行车的店里,索要了多家自行车厂家的说明书。终于客户来谈的时候,我已能很好地证明自己的翻译是有足够依据了。


2005年的时候,公司搬到了知春路盈都大厦。我惊喜地发现,公司的新址竟然就在我新家的旁边。缘分啊缘分,诺大个北京城,怎么就刚好遇上了呢。公司开始向比较好的方向发展了,2005年底8、9月份,德国一个全球知名的企业开始来试案了,我开始承接这些案子。这些公司名字如雷贯耳,能够轮到我们这些人处理案件,那何等的荣幸,格外珍惜。我以我能给出的所有真诚和努力做出这些案子。直到今天,这些案子的卷号,大约有十来个,我一直忘不掉。包括前面日本客户那两个案子。我曾经专门试图去忘记,但是这些卷号经常会在某个时候跳出来。记得后来德国客户IPR来访时,我和客户说的,我们非常珍惜为他们服务的机会,所以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去完成案件的。2005年后半年,就这样陆续来了近40个案子,真是开心啊,终于有大客户了。同时我带着欢快的心情通过了司法考试。


因为德语案子增加,公司陆续招了几名代理人,年底也招了活泼伶俐长相喜人的一位同事,负责OA德语翻译。专利里面的德语术语很难确定。那会经常去到网上查相关专利翻译文件,对照案件德文公开版本,去研究其他机构的译文。另外,搜罗了很多德英词典,看看用英语到底如何解释这些词,最终形成了一份德语词汇表,很多的术语翻译都是那个时候定下来的。当时我们需要自己寻找德语翻译人,我们找到了某研究院的老专家赵老师,赵老师德语非常好,但是不会打字,经常是手写在长长的草稿纸上给我们邮寄过来,我们收到稿件后让秘书打完字。赵老师后来年龄大了,后面几年就不再做翻译了,有一次我打电话过去,他去莫斯科玩儿,还和我说,小李啊,要注意身体啊,不要太劳累了。


2005年底时,公司的高级顾问张老师也来了,为日益庞大的代理人团队开课。2006年花很多时间给我们讲新颖性和创造性课程。记得张老师给我们讲创造性,经常一讲到技术启示就站起来,大声讲:启示是个纲、纲举目张。我当时开玩笑说,这是专业级胎教课程,那时我家老大在肚子里一听到“启示是个纲、纲举目张”就猛烈地踢一脚。2006年,德国客户的案子开始有明显增长。我也在这一年通过了代理人考试。


1556445930913.jpg


2007年的时候,公司陆续转来了几个德国大企业的案件,一个蓄势待发的公司气象已形成。记得余总激动地在盈都大厦开了个会,就是在微信群里大家看到的原生态照片。依据当时照片记录,当时余总比较年轻,吴先生头发也正浓密,我脸上的胶原蛋白也还尚可。大家搬了凳子,拥挤在会议室中,听余总展望未来。一个生机勃勃的公司已经初步形成。2007年的时候,公司也派我先后去德国学习了两次。在那里也见到了非常NICE的德国客户。


2008年的时候,公司正式成立了德语组,我为组长。当时德语案件显著增加,多家德国公司已经开始合作了,案件非常繁忙。我当时对于组员的工作要求非常严格,甚至可以说得上严苛,到现在年长些觉得当时还是有很多改进空间。今年德国开会正好遇到了一个同事,我为当年的急躁甚至是“苛刻”表示了歉意,没有想到他竟然认为当年我对他的帮助很大,尤其是他现在做管理职位更加有所感受,心理得到了些许安慰。2008年时,经过多年的发展,康信就很像大公司了,来案稳定,大家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年底的金融危机短暂地虚晃一枪,公司又回到了上升的通道中。


这么多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多有聚散离合。公司也有很多的坎,个中冷暖估计余总体会最深吧,到今天我运营华源也经历了不少的事情,愈能体会到一个公司的发展和成长是多么的不易,不忘记初心是多么难能可贵。现在康信公司已经是多个阿米巴的联盟了,本质上已有大不同了,衷心希望各阿米巴蒸蒸日上。与事比起来,人是最宝贵的,感谢在这个平台上认识的各位优秀领导和朋友们,在我的人生中有你们,真好。


1556445372623.jpg


-----------------------------------------------------------------------------------------------------------------


【余总寄语】


李慧是早期加入康信的少数具有研发经验的工程师之一,在我的印象中,李慧聪明好学,精力充沛(话说回来,早期加入康信的,哪有不是“精力充沛”的),遇到问题,也爱钻研。到康信十来年,一直在专利领域中耕耘,也敢于迎接挑战,记得康信最初接到德语的试案案件,就是李慧办理的,并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她就和德语案件结下不解之缘。康信也以她为核心组建了德语组,在康信逐步发展过程中,德语组也承接和很好的完成了快速增长的德语案件,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独当一面的作用。


六年前,为了战略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康信开始提倡内部创业,李慧毅然决定迎接挑战,在一无指导,二无经验的情况下,借助于公司提供的有限资源,放弃了自己的舒适区,从一个已经熟悉业务的成熟代理人和律师,投身于知识产权战略咨询行业,带着两三个人,成立了康信华源知识产权咨询公司。并通过大量市场调研和检索自学,确定了华源的市场定位和服务切入点,从而在一个被先发竞争者和国资背景公司占有的市场中,凭借专业的服务,生生撕开一个口子,并在后续的公司和业务发展中,不断的进取,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在加入康信的这些年中,李慧没有躺在舒适的温床上享受康信发展的果实,而是不断挑战自己,完成了从一个普通员工到职业经理人,进而到创业者的华丽转身,为康信的员工发展和转型做出了榜样。更为可贵的是,我们现在一起,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共同的话语。我想,这也是我在康信迄今为止最为欣慰和最愿意看到的结果。李慧以她自己的成长证明,只要有能力而且勇于接受挑战,康信会给大家提供机会,也愿意看到大家的成功,也期待康信有更多人在新的市场竞争业态中主动选择去完成自己的转型。因为只有这样,员工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康信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持续不断跟随市场发展变化的学习型组织。


-----------------------------------------------------------------------------------------------------------------


25周年纪念文章将会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康信知识产权微信公众号上,每篇文章都将会有康信执行合伙人余刚先生亲自写的寄语,敬请期待哦!


To be continued...

职业发展
康信有完善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体系。加入康信的员工可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发展意愿、专业背景选择向专业、管理、市场等方向进行发展。
查看详情
联系我们
  • 北京总部
  • 电话:(8610)56571588
  • 传真:(8610)56571599
  • 邮箱:cn@kangxin.com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甲48号盈都大厦A座16层
  • 邮编:100098
查看详情
返回顶部图标 分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