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信25周年】听我们讲那过去的事情之我与康信
时间: 2019-03-14 17 阅读量:

当“我们”和康信初相见。

当“我们”曾经是少年。


2019年,康信迎来25周岁的生日。


二十五年的时间,多少人将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康信,从恋爱、结婚到生子,始终伴随康信一同成长。


为致敬康信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为记住那些风华正茂和如花笑靥的日子,我们向部分资深员工征集纪念文章,并得到了热烈的回应。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故事,记录了与康信的相遇相知,经历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迷失和彷徨,在艰辛中坚守,共同成长,相互成就,遇到了更好的自己,遇见了更好的康信!


本周首发的第一篇文章是来自吴贵明先生的《我与康信》,让我们一起听听吴先生是如何讲述他和康信之间的故事吧。


-----------------------------------------------------------------------------------------------------------------

我与康信


吴贵明


进入专利代理这一行纯属偶然,大学毕业后在江西一家工厂任技术员工作,一次在厂图书馆看到一本书《如何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感觉非常新颖,后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进入当地科技局新成立的专利代理机构,并通过首次全国专利代理人统一资格考试获得执业资格。


我与康信的缘分始于十八年前,当时全国的专利代理机构还不是很多,我所在的当地事务所年专利申请量只有几十件。那一年我参加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全国统一商标代理人资格考试,成为江西省科技局系统众多考生中唯一通过考试者。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看到康信网站上的招聘启事并电话预约后,随即买了张长途火车票就直奔北京金融街通泰大厦来康信面试应聘了,至今还一直保留着那张对我来说有着重要意义的来京火车票。记得来京面试时是一个周末的中午,刚从招聘市场赶回办公室的余总详细询问了本人各方面情况,并查看了我带来的撰写申请案件材料,之后拿出三张试卷说要考试。我一看,除了考专利与商标业务知识、智力智商,还要考英文翻译,当即告知之前不知道还要考英语,完全没有准备。余总戴着耳塞式有线耳机,一手拿着手机,微微一笑道:“这就对了,要的就是你没有准备,这样才能考出的真实水平”。后来在返回火车站的路上接到余总电话被告知录用了,当时一听到消息心情还有点小激动,余总电话中还嘱咐我处理好原单位的事情后来北京报到上班。



1552554027995.jpg



怀着准备大干一番及对未来广阔发展空间的憧憬,就这样毅然辞去了当地事务所所长职务,揣着专利、商标代理人证书及高级工程师证书加盟康信,正式成为北漂的一员。记得当时我的辞职引起了科技局的不小震动,局党组两次专门开会讨论并极力挽留我这位局系统最年轻的高工,无奈本人决心已定。


刚到北京人生地不熟,头一天在公司附近位于西城区新文化街胡同的半地下室招待所住下,室内布置非常简陋,一张床、一个床头柜,外带一个放床头柜上的开水瓶,抬头仰望能看到位于半空中窗外洒进的光线,住宿费每天46元,掐指一算发现不能住这儿,因为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付住宿费...,只好住了两天就搬到了更便宜的私人旅馆。


刚入职时公司在西城区金融街的通泰大厦办公,当时公司只有不到十个人。当时不是每个人都有工位与电脑的,由于余总经常出差,大家就都抢用余总的电脑。记得我来康信承办的第一件案子是香港一家公司委托的专利无效案,我方利用检索出的日本专利文献作为现有技术证据,经口审激辩后成功无效掉对方专利,谁知对方律师以专利复审委合议组组长变更未发通知为由起诉至北京一中院,导致无效决定被撤销,无奈又走了一轮无效程序我方才最终获胜,由于处理此案过程中与对方的中商所代理人多次联系,双方从此还成为了好朋友。


后来康信先后搬到文华胡同及二龙路办公,最初几年,康信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做涉外客户的专利代理,那时余总经常连轴转跑国外客户,有时从国外回来嗓子都哑得说不出话来,有时出差回来困得不行也是直接在办公室旁边的宿舍歇一会儿。国外客户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求都非常高,很多专利代理的案子都要求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申请文件译校与修改准备并提交申请。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我们经常加班,有时甚至通宵工作。实在困了,就把几张椅子一拼,躺上去休息一会儿。有一位同事甚至将睡觉的铺盖也带到了办公室。



1552553979037.jpg



记得2001年的“五一”长假,我特地请岳父母来北京游玩,希望全家人欢聚一堂好好过个节日。没想到“五一”节前的一天,突然接到一个外地客户的求助:该公司有一款新产品即将投放市场,需要康信立即派人去该公司撰写并提交专利申请,以便在产品上市后能获得专利保护,见此情形,只得向家人说明情况表示歉意后,买了票火速赶往客户所在城市。刚下飞机,客户来接机的技术人员就将一摞技术资料塞到我手上让立即了解技术方案,并讨论技术细节,确定如何撰写权利要求书,当时客户方该项目的工程师都是在办公室放行军床,已多天没回家休息。经过一段“疯狂”的日夜连轴奋战,终于按时完成了任务,获得客户的好评。还有一次是应邀前往湖南客户处撰写专利申请案,连续几天被安排在公司附近的酒店闭门不出,用餐也是叫外买,唯一出去的一次是去见研究院院长与发明人核实技术方案。值得欣慰的是,该项目后来荣获第十五届全国专利优秀奖。


每当看到通过自己的专业代理工作,解决了客户的实际问题,都会感到无比自豪。在入职康信的头几年还有一件印象很深的案件,当时有一美国A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准备生产半导体器件,不料收到四川省某C大学发出的律师函,告知涉嫌侵犯其专利权,该A公司找了美国的律师所分析后认为确实落入了C大学的专利保护范围,只能更改已建成的生产线以规避专利侵权风险,预计将花费几十万美元。由于涉及的是中国专利,后转向康信寻求法律意见与建议,本人在仔细核对该案材料后,发现前面所做的所有评估与分析是基于C大学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文本作出的,而不是以法律生效的专利授权文本进行的判断,随即通过检索授权文本得知该专利保护范围远小于申请公开文本所限定的范围,A公司拟生产的半导体器件不落入C大学的专利保护范围,由此康信给出了专业性的法律意见报告,避免了A公司不必要的一笔不菲支出。有一个欧洲客户委托康信代理一件专利无效应对案件,他们公司的资深律师于周末飞到北京,本人前去翠宫饭店见到该律师时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专利对我们非常重要,一旦没有保住这件专利的话,我会让康信的老板立即开了你!好在后来经过与其他同事的共同努力(那次的口审余总还亲自上了场),终于保住了该专利部分有效,这个客户一直到现在还在委托康信一些法律业务。



1552553911905.jpg



2005年,康信已经发展到七、八十人规模,搬到了现在的盈都大厦办公,虽然当时专利代理行业做涉外业务利润空间很大,但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也为了支持国内企业保护其知识产权,从2006至2007年开始,余总力排众议,决定大力开拓国内客户,提高康信国内代理业务的比重。后来证明这一决策确实英明,使康信在2008、2009年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时没有像其他单纯做国外业务的大型事务所那样,在业务量上受到太大的冲击。


康信的国内客户群体不断壮大,陆续有中国企业向美国及欧洲提交专利申请,对于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我们还能知道,但国内客户咨询的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往往无法解答,基于这样的背景,虽然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我,仍带着满脑子对美国专利制度的疑惑及深深的兴趣,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于2013年通过考试进入美国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学习。记得当时去北航办公楼领取托福考试成绩单时,工作人员抬头看了我一眼,一边动手准备翻取成绩单一边问道:“您孩子叫什么名字?”还以为是家长替孩子来取成绩单的。当我从西雅图机场入境美国过海关被问及职业时,告知我是一名专利代理人,那位很帅的美国海关男子微微撇嘴笑了起来:“中国有专利制度吗?”我职业本能地立即回道“当然有了!而且专利在中国确实能得到保护”。经过近一年系统地学习美国专利法律知识后,又进入美国某律师所工作了一年,期间克服了不少困难,经过努力通过了美国注册专利代理人考试,对于美国专利制度及其运行知识的全面了解与掌握,为后续能较好的解答国内客户涉及美国专利方面的问题,包括在康信建立起自行提交美国专利申请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


借助于康信这个日益发展壮大的平台,本人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顶尖国内外客户,代理了大量的专利新申请、专利无效与侵权诉讼案件,其中有些案件还被评为专利复审委年度十大案例、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同时结合大量工作实际积累的素材,撰写了十余篇文章在各种媒体杂志上发表。有一次接到大连一公司老总的电话,说希望来北京洽谈一专利无效案事宜,当时还很纳闷他是怎么找到我的。一问才知,原来是大连当地一家事务所的所长拿出本人发表的一篇涉及专利无效的文章让这位老总看,并推荐他来找康信代理。可见多写业务类文章还是很有意义的,既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还能扩大专利代理人在行业内的影响。也正是基于这些工作成绩,本人在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报社举办的首次代理人评选中即荣获全国优秀专利代理人。受聘担任国知局专利代理实务技能培训讲师,还受聘为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究(北京)基地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1552553854092.jpg



在康信打拼多年,可谓尝尽了各种酸甜苦辣。有一次与一位同事去河南新乡为客户培训,我们凌晨五点到达新乡市,稍事休息后八点半即给该单位技术研发人员连续讲课。这种例子还很多,2017年三次出差深圳,有两次都是赶最早的航班出发,当天深夜赶回北京。高负荷、快节奏运转的代理工作也让人感到生活得非常充实。在康信工作的十多年,也遇到了一些让人感动的事情。有一次接到一个来自大连的电话,对方称有一件向日本的专利申请,一定要找康信公司的吴老师代理,我正在纳闷时,他解释了原因:告知一年前曾来康信应聘面试,虽自身条件差了一些未被录用,但我还是耐心地向他介绍了专利代理行业的情况、康信的情况,并在面试结束后送其到电梯口,其甚为感动,对康信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故一直找机会报答。还有一次我母亲病危在北医三院地下一层抢救,遇一人拉住我胳膊打招呼,我一愣之际他笑着说,“吴老师,我是某某某,上周刚听过您给我们讲的课”,当得知我来医院的情况后又安慰了一番,当时不觉一股暖流从心中流过,在医院焦灼等待的不安心情也获得了些许缓解。


康信在知识产权代理行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互联网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快速发展的时代更是以大手笔推进IT+IP+AI(3I)项目而引人注目,前段时间参加业内活动时,几个同行朋友谈起康信发展时,他们都是赞许有嘉。值此公司25周年庆之际,回首十八年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与康信同成长的经历,深深为自己是康信的一员而自豪,很幸运能与众多同仁一起在康信工作,真心地感谢康信感谢余总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能让自己在挚爱的行业里充分施展。祝康信基业长青。



1552553789307.jpg


----------------------------------------------------------------------------------------------------------


【余总寄语】

 

一晃将近二十年了,入职时的小吴也变成了老吴,感叹时光如梭岁月无情啊!老吴的笔下,记载了康信发展历程的重要部分,也描述了自己随公司发展而成长的过程,他的阅历,恰恰是康信从一个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大公司的20年,海尔张瑞敏有句让我牢记于心的名言:“小公司不是美,大公司也不是美,从小公司变成一个大公司的过程才是美”。康信有幸赶上了中国千年以来最好的机遇期,老吴有幸经历了康信这样一个美好的发展过程,这是人生中可遇不可求的幸事。老吴为康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康信也为老吴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资源和平台,在长期的共同发展过程中,双方都是受益者。同时,从老吴这样的老员工身上,也充分体现了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辛辛苦苦赚钱的康信文化。这些,也正是我希望看到的结果。


-----------------------------------------------------------------------------------------------------------


25周年纪念文章将会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康信知识产权微信公众号上,每篇文章都将会有康信执行合伙人余刚先生亲自写的寄语,敬请期待哦!


To be continued...


职业发展
康信有完善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体系。加入康信的员工可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发展意愿、专业背景选择向专业、管理、市场等方向进行发展。
查看详情
联系我们
  • 北京总部
  • 电话:(8610)56571588
  • 传真:(8610)56571599
  • 邮箱:cn@kangxin.com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甲48号盈都大厦A座16层
  • 邮编:100098
查看详情
返回顶部图标 分享

关注我们